“地方政府都在推动一带一路★,实际上更应该是资本在带动,政府如何帮助本地的资本走出去★★?有些地方,内部的发展都需要很多的资本★★,实际上资本过剩才有走出去。所以各个地方要实事求是,不要把一带一路作为运动来推动。”郑永年说。
★“一带一路★★★”是当下最热点的政经议题之一★★,是中国走出去的代表战略★。对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地方政府们——尤其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有历史渊源的城市们★★★,早已把一带一路奉为重大发展利好。
各种规划宏图在去年开始发酵,从考古里发掘政策根据成为了去年的一大特色★: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组长牛文元说过★,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由泉州、广州、宁波等主港作为出发点,而在现实里,这些城市也密集地推动海上丝路的概念。
不过,历史上的★★“海上丝路”★★★,其文化象征大于今天的经济象征。在博鳌论坛上,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的郑永年教授就对腾讯财经说,过去海上丝路的繁荣不代表今天还能有作用,因为现在的地域经济与过去不一样,如果沿海各个地方不从今天的比较优势出发去衔接海上丝路★★,只着眼于争抢历史文化来要政策,那无异于构建空中楼阁。
宁波则是“未卜先知”★,此前连续举办13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然后积极申报港口建设等海上思路建设规划★★★,去年还曾提出要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建设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到2030年,基本建成亚太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
广州也不含糊★★★。广州市政协主席苏志佳在去年造势,描述广州是古代海上丝路发祥地,★★★“是2000多年一直以来长盛不衰的港口★。”广州提出了要因此大力推进空港★★、海港、信息港★★、铁路等重大基础信息建设★,打造发达的交通网络和现代商务服务业。
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会长蔡冠深建议★★,沿海城市要对接海上丝路的利好,应该参考当今世界上著名和发展最好的以海洋经济为中心的城市,和它们走过的路程以及创造的经验,有些地方必须考虑其发展是否具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高度产业群集群的特征,还要从区位优势找定位。
最后,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在上月28日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里,给沿海各城市都派发了政策糖果,泉州、广州、宁波等悉数被列入其中★,而福建被列入海上丝路核心区,广州南沙★、广州机场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被点名★★★,也算是大家都被重点了一把。
譬如泉州★,这个近年以晋江鞋服为代表产业、制造业发展的城市★★★,先后提出了包括投800亿建“通陆达海”交通网★★★、古港转型升级规划、举办海上丝路国际品牌博览会等的发展规划和动作★★,在文化上也牵头申报有关的世界文化遗产★。
郑永年认为★★,中国各地推动一带一路的作为,目前看起来与北京的总体构想高度重合。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也曾表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离开沿海地方政府,只靠中央政府推进是一句空话,但是★,在海上丝路的总体目标之下,地方政府行为跟国家目标未必完全一致★。
实际上★★★,一带一路政策争夺战已经告一段落。“一带一路”规划于去年底已获通过★★,之前各个地方围绕规划的“入围”竞争十分激烈。包括广东、福建★、浙江★★、云南、广西等省区均公开表示,积极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强化区域港口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