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月”自称,她作为竞赛培优老师★★,已经帮助超过6万名在奖状、证书上有追求的中小学生家长出谋划策。“★★‘韶华杯★’是中华儿促会主办的正规比赛。孩子拿到这个奖项,一来是提升自信,二来可以在学校评优★★★、评三好等时候给孩子助力。今年(指2024年)全国有200多万孩子参与★★★,含金量非常高。”“立月★★”说。
当被问及这是否意味着★★★“韶华杯”是虚假比赛时,这名负责人称★★★:“目前★★,可以定性其为虚假比赛。家长不应(让孩子)参与★。”
2024年,储朝晖曾去丹麦访问,发现丹麦的学生在9年级前没有任何学业考试,但在每个学期★★,校方都要对学生的发育状况、体能状况、语言能力★、计算能力、阅读能力、社交能力等做评估。这种综合性专业评价体系降低了学生的学业压力,也更能发挥学生主动性和个人潜能。
《东方少年》杂志是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下属的东方少年杂志社主办的少年刊物,创刊于1982年。该刊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韶华杯”的活动中,该刊只负责后期出版获奖作品。关于★★“韶华杯”是否规范的问题★★,这名工作人员称:“我们没法回答★。★★★”
当被问及参加书画比赛为什么不用去现场时,她表示“韶华杯就是线上投稿(参赛)的★★,不需要孩子到线下去画。这是韶华杯组委会规定的”。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以学生家长名义咨询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一位工作人员证实该协会确实为主办单位★★。“我们是主办单位,但相关承办单位有没有加其他动作★★★,我们很难查到。参加教育部★★‘白名单★★★’赛事是最稳妥的★。现在很多大赛鱼龙混杂,很难辨别,特别是涉及收费的一些活动要慎重★★。”
可就是这样一场比赛,却只能通过机构报名、只需通过网络上传作品即可参赛、有机构许诺交费后即可★“保奖★★”。《中国新闻周刊》通过调查发现★★★,在多层“权威外衣”包装的背后★★,“韶华杯”难以掩饰其营利性★★★“黑竞赛”的现实。
2024年12月21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通过扫描上述二维码添加了一名昵称为★★★“立月★★”的“赛果咨询师★”★★。“立月”称事随人愿公司属于★★★“韶华杯”的代办机构,有★“韶华杯★★”组委会授权。
熊丙奇表示,要整治“黑竞赛”乱象★★,一方面要严格执行竞赛的管理规定,市场监管等部门要斩断利益链条,对那些虚假宣传、制造焦虑、打着“某某系列活动”等幌子的“黑竞赛★★”严惩不贷★★★;另一方面,家长也要消除虚荣心★★,提高判断力。
近年来★★,“韶华杯青少年美育系列活动★★★”(以下简称“韶华杯”)在多个网络平台大肆传播,吸引家长为孩子报名★,为孩子“镀金”★。该活动对外称,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以下简称★★“中华儿促会”)素质教育人才工作委员会是支持单位★,北京央美美育艺术发展中心是承办单位。
储朝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些“黑竞赛”为了逃避打击★★,对外宣传时刻意不称“竞赛”,这种做法掩耳盗铃,改变不了其营利性办赛和违规办赛的实质★★。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被列入《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的“白名单”赛事,近年来,有的也因出现了相关问题被从“白名单”除名。
近年来,各种“黑竞赛★★”被不断曝光,如:2021年4月15日★★,央视报道了山寨版★★★“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报道称,只要家长向教育培训机构缴纳1.2万元至1.5万元★★,即可保证拿到“市级比赛一等奖”★,且该奖项对学生小升初简历有帮助。
至于中华儿促会,其官网显示★,该会是经民政部注册、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国家一级社团,于1993年成立★★★,素质人才教育工作委员会是该会二级机构。该会素质教育人才工作委员会一位工作人员说★,他们作为★“韶华杯”的支持单位“负责(给韶华杯)做备案和背书★”。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以家长身份联系了★★“韶华杯组委会★★”、北京央美美育艺术发展中心、中华儿促会、《东方少年》等单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也对《中国新闻周刊》强调:“那些非★‘白名单★’的赛事成绩★,即便组织方对外宣称的意义有多大★★,也都没有资格成为校方或教育主管部门评优等的依据★★★。★★★”
中华儿促会素质教育人才工作委员会一位工作人员说:“韶华杯是国家级的赛事,小学一般都认可。”
该★★“授权书”还有中华儿促会素质教育人才工作委员会、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央美美育艺术发展中心的印章。
2022年9月27日,教育部公布《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该名单在业内被称为“白名单”★★,比赛分为自然科学素养类★★★、人文综合素养类、艺术体育类三大类,包括★★★“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等在内的44项竞赛进入名单★★★。
此外,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加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些机构组织★“黑竞赛”牟利★★,甚至公然称交费即可拿奖,其行为已经涉嫌构成诈骗犯罪,监管部门应当依法调查处理★★。
一家代办机构称交388元至少可保“韶华杯”省赛二等奖。《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以家长身份为孩子报名后,很快收到该奖。摄影/本刊记者 周群峰
《中国新闻周刊》以家长身份咨询中世会,一位负责人表示,因为感觉该活动不错,中世会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委员会就在2024年3月到8月做了该活动的“支持单位”★,发现相关问题后就不做了。
熊丙奇称,2020年★★,31个省区市全部出台中小学招生入学实施细则★,推行“公民同招”,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政策,并再三重申学校招生时要和证书★★、竞赛等脱钩。但现实中,仍有不少家长陷在孩子的升学焦虑中★。
事实上,早在2023年1月29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共同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活动的提醒》一调:★★★“凡未列入教育部公布的上述《名单》的均属违规举办的★★‘黑竞赛’;所有竞赛的结果均不得作为中小学生招生入学依据,也不得作为中高考加分项目★★★。”
1月22日,“韶华杯系列活动★★★”公布“第三届韶华杯介绍★★”,称该活动由《东方少年》杂志出版指导,由中华儿促会素质人才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华夏文化促进会青少年艺术工作委员会为活动支持单位,北京央美美育艺术发展中心承办。同样地,参加★“省赛”和★★★“国赛”的每件作品分别收取180元和380元。
熊丙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黑竞赛★★★”屡禁不止,还与当前部分家长的追捧有关,这类家长要么有虚荣心★★,明知交费即可获奖,内心知其属于“山寨赛事★★”★,但还是想借此炫耀自己的育儿成就;要么就是被一些机构或者竞赛组织方误导欺骗,认为参赛后,可以有助于孩子评优、小升初等★★★。
2024年12月23日,“立月”发来收据★★★,收款单位为“北京事随人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收款事由写为★★“韶华杯指导省赛二等奖及以上成绩”★★。天眼查显示★★★,该公司实为事随人愿公司的曾用名★★★。
“授权书★★★”显示,经组委会研究一致决定授权事随人愿公司为“韶华杯青少年美育系列活动书画专项活动★”指定推广组织报名单位。授权期限★★★:2024年5月1日至2025年5月1日★。
刘加良还提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06条确立了检察机关在未成年人公益诉讼领域的起诉主体资格。而涉及“黑竞赛”的诈骗行为★★,侵害的主要是未成年的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所以检察机关可以依法提起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
★★“在我国,特别是中小学,事实上只有学业考试,而缺少对孩子其他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标准。家长又希望孩子的其他发展状况(如绘画、音乐等)得到权威机构评估和认可,在一些‘黑竞赛★★★’组织方的虚假宣传下,家长以为这类竞赛具有权威性,可以评价孩子的综合素质。”储朝晖称。
不少学校都认★★★“韶华杯”奖项。例如,2024年10月28日★★,江苏省太仓市某小学在该校官网★“学生荣誉★★★”一栏发文称,该校一(8)班王某某同学参加“韶华杯”青少年美育系列活动中★★,经组委会专家评审委员会综合评定,荣获★★★“国家级朗诵活动类目小学低年级组一等奖”。该文还附上了指导教师名字。
如2024年1月,教育部通报称,撤销★“致敬英雄★”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创作主题教育竞赛活动资格。这意味着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该竞赛主办单位)及相关主体不得再举办该竞赛活动。
当《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希望为孩子报名参加“韶华杯”书画比赛时,“立月★★★”称,第二届★★★“韶华杯”活动在2024年12月24日截止。“如果有现成作品★★★,咱报完名就能传作品,赶上截稿(时间)。”她还表示,该公司提供“韶华杯★★★”代报名服务★,报名需要交费188元★。
《中国新闻周刊》随便找了一幅儿童绘画作品★,传给“立月”。★“立月”看到图片立即回复“太棒啦★★★,宝的色彩搭配好棒”。
“黑竞赛”之所以屡禁不绝★★★,与当下我国的教育评价环境直接相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一方面,有的学校招生时企图掐尖,还是注重孩子的特长★★★、荣誉、奖项等★★:另一方面,一些“黑竞赛★★”组织方虚假宣传★★,伪装成权威性赛事欺骗家长。
颇具讽刺的是★★★,在教育部发布通报前,该竞赛主办方还发表声明称,从未授权任何机构以竞赛名义收费,称该竞赛是经教育部批准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严格遵循竞赛管理办法★★★,坚持公益性。
2024年1月★,教育部、公安部等四部门明确强调★★★,★★★“大师赛(DSS)★”“希望杯(XWB)”“华杯赛(HBS)”等均属违规举办的“黑竞赛”★★★,并提醒家长警惕“竞赛获奖助力升学”的虚假宣传。
大约一周后,“立月”发微信称,“因工作变更”★★,孩子的后续参赛服务(包括比赛挑选★★、作品指导★★★、成绩查询和证书寄送)将由★“圆圆老师★★★”负责。此后,“立月★★★”将记者微信删除。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以下简称★“中世会”)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委员会,在“第二届韶华杯青少年美育系列活动”中曾被列入支持单位★。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显示,中世会是一家社会团体,成立登记日期为1994年5月★,登记管理机关为民政部,领导机关为会工作部。
中华儿促会一位负责人称,“韶华杯”的含金量★★★,家长可以自行理解★★★,“其对于孩子的阶段性测验、阶段性鼓励,对于提升成绩、艺术水平★★★、综合素质是有帮助的”。
2024年11月,中世会发表声明称,中世会秘书处接到举报,有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公文★★、打电话形式,冒用本会分支机构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委员会名义违规颁奖颁发★★“韶华杯青少年美育系列活动相关荣誉和证书”★★。
教育部还表示,有关公司和个人通过公众号、微信群等散布“考试获奖,助力升学”谣言★、贩卖焦虑、非法敛财★★,属违法违规行为。
该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说:“韶华杯是一个商业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我们)不跟任何人承诺含金量的问题。我们在官方宣传中不提到保奖★★★。”
微信公众号★★“赛果Club”的认证主体为“事随人愿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事随人愿公司★★”),该公众号发布多篇文章介绍★“韶华杯”,文章下面还贴有微信二维码★。
近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咨询“圆圆老师”事随人愿公司电话时,她回复称★★:★★“(你的)证书拿到了,我们也没有必要跑★,而且要跑你也找不到我,对不对★?★★★”
搜索“韶华杯”三个字,网页上会出现大量宣传视频或文章,评论区还贴出了微信号,家长可以添加★★“指导老师★★”获取报名流程。
《中国新闻周刊》查询发现★★★,“韶华杯”不在该★★“白名单★★”★。中华儿促会素质教育人才工作委员会上述工作人员称★★★:★★“白名单是有数的★,(学校等单位)并不是只认白名单。★★★”
该声明还强调★★“韶华杯青少年美育系列活动不涉及省级、国家级评比达标表彰★★,不颁发任何活动相关荣誉和证书”。
储朝晖强调★,“黑竞赛★”的存在,与我国目前欠缺一套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专业评价体系有关。
储朝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根治“黑竞赛”除了加大打击力度和曝光力度★★★,我国还需要及时建立一套以一线教师为主体的对学生的综合性专业评价体系,让学生的相关优势潜能得到及时发现和权威性评估★★。
作为承办单位★,北京央美美育艺术发展中心实际上是一家私企★★。爱企查显示,该中心成立于2022年12月,法定代表人为王秉东,经营范围包括: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会议及展览服务等。
2024年12月22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通过事随人愿公司官方店铺下单交费388元,报名参加第二届“韶华杯”初中组书画活动。随后★★★,打开“立月”发来的链接,输入学生姓名、性别★★★、联系方式、作品名称、参赛省份等信息,上传作品后,正式提交★。
他说,也不排除有部分学校违规招生,导致有些家长认为参加★★“黑竞赛★”★★★,有助于孩子升学。
★★“韶华杯组委会”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该组委会由支持单位、承办单位、评审人员组成★★。该工作人员否认“韶华杯★★”可以“保奖”,她强调,作品都要经过评审。但当被问及评审人员有哪些具体人员时,其表示“有教授等组成★,(但)我们也不对外公布评审人员名单”。
★★★“无论‘黑竞赛’的组织方换成什么样的马甲,利用竞赛谋取非法利益的本质都不会变。”河南省驻马店市实验中学党委书记孙群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我们(以前)不知道这个活动还收费发奖★★,(对一些参与者而言)等于‘花钱买奖★★’,这样,这个活动就不正规了,造成了混乱★★★。★★”这名负责人称。
当被问及是否可以“保奖”时,她称★★★,如果想让孩子拿一个稳妥的成绩,可以交费388元★,就能帮孩子至少拿到“省赛二等奖”,花688元★★★,则可以确保“省赛一等奖★”。
事实上,“韶华杯”的★“操盘手(承办单位)★★★”是一家私人企业,该公司不隶属于任何教育机构,“韶华杯”也未被列入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去年★★,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的一家分支机构曾短暂作为“韶华杯”的“支持单位”,不过,该会一位负责人直言:“目前★★,★★★‘韶华杯’可以定性为虚假比赛。家长不应(让孩子)参与这种比赛。”
根据比赛介绍★,★★“韶华杯”面向全国青少年及艺术爱好者,通过创作书法、绘画、手工、摄影★★、征文★★、诗歌★、朗诵等作品,弘扬中华文化,加强青少年交流。该“活动”分为“省赛★★★”和“国赛”。
事实上,在教育部的“白名单★★”赛事中,涉及“叶圣陶”的仅有★“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面向高中生。
“参加一场比赛★,把多个证书和奖牌带回家★★★”“赢得省赛会得到两个证书和一个奖牌”“韶华杯有可查,参加该比赛能给孩子镀金,学校认可度较高★★,是班上评优评先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报称★★★,该竞赛存在私设子赛项、层层转包、违规收费、管理混乱等突出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经多次约谈提醒★★,主办方仍未妥善整改。★★★”
在《中国新闻周刊》暗访时★,★★“圆圆老师”还向记者推荐了★★★“第十一届叶圣陶听说读写能力公益展示活动文学创作能力展示活动”等赛事信息★★★,并称“这类比赛对孩子升学也大有帮助”。
证书下面还有中华儿促会素质教育人才工作委员会★★、北京央美美育艺术发展中心和韶华杯组委会的盖章★★★。证书中,写有★★“证书编号★★”和证书二维码查询。记者扫描该二维码后可跳转到认证主体为“北京央美美育艺术发展中心★★”的微信公众号“韶华杯系列活动”★★,在该公众号的★★★“成绩查询”一栏,输入证件编号后,便可出现“证件查询列表”,上面可以查询到纸质版相同内容和编号的“省赛荣誉证书”以及“社会实践证书”。
在★★★“叶圣陶杯听说读写能力公益展示活动★★★”的官方介绍中,其主办单位为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该活动官网贴出联系方式的★★“王老师”称,报名参加该活动是收费的★★。“只能通过机构报名不能通过个人报名★★,具体报名费需要咨询相关机构★。”
2023年2月★★,教育部发布通报★★,“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及“叶圣陶杯★★”语文素养大赛等系列赛事均为违规竞赛;举办者为北京圣陶文润教育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圣陶国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她表示,“韶华杯★”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但有时,地方上的合作伙伴操作时不规范,“这属于违规操作,我们是会追究的”。
关于前两届“韶华杯”有多少学员报名的问题,这名工作人员说★★:“很多★★,但我们没有对外公布具体数据★★★。★★”
2025年1月25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收到两份证书和一块奖牌,分别为★★“韶华杯”省级荣誉二等奖、社会实践证书和一枚奖牌。在“省级荣誉二等奖★★★”的证书上★★,写有记者报名时填写的学生姓名和作品名称★,并写着“经韶华杯组委会专家评审委员会综合评定,荣获省级书法活动初中组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