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技日报“科抖”负责人王小|利来利往两句话怎么讲的龙:科技报道不止一种“打开方式”

发布时间: 2025-02-19

  

科技日报“科抖”负责人王小利来利往两句话怎么讲的龙:科技报道不止一种“打开方式”

  近年来科技新闻逐渐得到了重视,但受众数量还是与时政新闻、社会新闻★★、娱乐新闻、经济新闻不可同日而语。这既有民众科学素养的问题★,也有传播者的思维还停留在传统媒体时代的问题★★。

  这次成功给我最大的启示是:一定要走出舒适区,打破惯性和定式思维★,通过更具创新性的内容和传播手段积累更多用户。同时,要坚守传统媒体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严谨、求真、敢于担当的精神内核★,在变与不变之间寻求平衡,守正创新★★。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主动适应新媒体传播规律,进而重塑新的媒介格局和舆论生态★★★,占领宣传思想的主阵地,这才是媒体深度融合的题中应有之义。

  卧室只剩席梦思铁架★★,玻璃都没了……今天杭州一小区着火,疑似住户出门前忘记关它

  在科技日报的第一个10年,我是一个标准的纸媒人。但也正是这10年为我之后新媒体的采编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利来利往两句话怎么讲的。

  2022年,作为党的二十大主题报道的重点栏目,科技日报推出《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对9家不同领域、各具特色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央企的实践经验进行全景式呈现,展示了央企强化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群体形象。科抖工作室与报社新闻部联合制作并推出了视频版,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2023年,该栏目获得第33届中国新闻奖系列报道类一等奖。

  2024年,我们将这种思路和模式应用到了国庆报道中。9月30日,科技日报与合作单位联合摄制并推出微电影《75年,科技改变了什么》,将情景演绎★★★、历史资料与院士寄语相结合,展现了75年来中国科技的巨大变迁及其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微电影通过“穿越★★★”的剧情设置★,用3个故事场景,以平民视角演绎航天、高铁、通信等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部微电影在国庆长假期间的全网总曝光量达2.49亿,可以说是短剧与重大主题宣传有机结合的一个典型案例。

  金价暴涨下众生相★★:有人排队8小时买老铺黄金★★★,有人几年前买的黄金价格几乎翻倍

  2018年4月16日★★★,美国制裁中兴的消息传来★★★。3天后★,4月19日,科技日报便在一版头条推出专栏《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之后35期的系列报道,社会反响之强烈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回望整个传播过程我发现:这个栏目之所以能够引发如此之大的关注,除了选题精准★★★、写作精良外,几个月来其在新媒体端口的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二三十个备选名称当中,★“科抖★★★”脱颖而出★★。“科★★★”代表工作室的科技特色和科技底色★★,而“抖★★”则代表创新和不拘一格。通常★,科技新闻报道给人的感觉是严肃、严谨有余而活泼不足,科抖工作室就是要采用新技术和新的表达方式打破这一刻板印象,做大科技日报新媒体平台★★★,进一步提升科技日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在世界糖尿病日,我们推出了糖尿病科普短剧《警惕!别掉进★★“甜蜜陷阱★★”》;在世界睡眠日,我们推出了通过反讽的方式科普睡眠常识的《如何成功失眠:属于你的科学失眠指南》 ;2023年11月★★★,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我们推出三集系列短剧《寒潮来袭!小心咳咳咳》《有些话,不听真要命》《别让朋友进退为难》,传播预防呼吸道疾病的保健知识★★★;面对“年轻人断亲”“军大衣走红”“断崖式衰老”“网络虚拟商品”等网络热点,我们也及时跟进,推出了相应的微短剧产品,进行科普、辟谣。

  对于写文字稿出身的工作室成员们来说,做短视频已是跨界,拍摄短剧更是★★“门外汉”,怎么办★★★?只有一条路——笨鸟先飞★。栏目开设前,我们几人分工把各大平台上播放量高的同类视频几乎翻了一个遍,在网上学习拍摄、剪辑技巧。我们发现,情景短剧虽短★★,但传递的信息并不少★★★,不但要在有限的两三分钟里展开剧情★★,还要有起伏★★、有转折、有梗,这对文案★★★、编剧、表演、拍摄、剪辑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科抖融媒工作室(以下简称★“科抖工作室★”)诞生于2021年的一个夏天。那时,微信公众号的竞争早已进入红海,短视频还在狂飙。那年,有昙花一现的★★“张同学”,有红极一时又突然停更的李子柒,有“一夜成名”的藏族少年丁真,还有退休后仍然不遗余力进行科普的★★★“不刷题的吴姥姥★★”……社交媒体巨大的流量和议题设置能力不断刷新着媒体人的认知★。对科技日报来说更是如此。

  2019年8月,我与报社湖南站记者共同创作的一条袁隆平院士戴着生日帽切蛋糕的视频发布在“科技日报”抖音号上★,播放量达到1★★★.5亿★★★、点赞量1300多万,冲上抖音热榜第一,成为当天抖音最火的视频。非但如此,它还顺便带火了话题“袁隆平生日★★★”,在微信公众号★★★、微博上同时成为热点★★,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纷纷跟进报道,数不清的网友进行转发、留言。如此大的播放量★★、如此大的社会反响,对科技报道来说并不多见。也是从那天开始,我真正感受到了短视频的巨大威力。

  如何坚守科技特色和科技底色,打破科技报道严谨有余而活泼不足的刻板印象★,需要我们★★★“抖★★★”起来,走出一条不拘一格的创新之路。作为科抖融媒工作室负责人★★★,我感觉前方挑战还有很多。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工作室成员提前两个月就进行了头脑风暴★。如何在重大会议和政治活动中找到契合自身定位的发力点,是大家讨论最激烈的话题★。最终★★★,我们确定会前推出知识类科普短视频栏目《党代会小知识》★★★;会中推出关注人、以有科技背景的党代表为报道对象的短视频栏目《二十大同期声》。10月11日,《党代会小知识》栏目首期推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几年召开一次?》,介绍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间隔时间,后续又推出了《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会期是多久?》《新闻常提到的几大★★★、几届、几中都是什么意思?》《党代会闭幕时为什么要奏〈国际歌〉?》等内容。节目全网上线后,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首期节目在抖音上播放量就达到了3447万。有网友在后台留言:“这些内容很多还真不知道,希望多多科普。★★★”《二十大同期声》是工作室的另一个重点栏目。不同于以往的典型人物报道★★★,这次我们改用短视频平台上常见的竖屏模式★★,用1分钟左右的时长聚焦在科技出海★、科技兴农、科技扶贫★★、自主创新等领域长期耕耘★★★、有鲜明科技特色的二十大代表,其中包括★“菌草之父”林占熺★★、“土豆院士”朱有勇、扎根一线奉献青春的张桂梅、路生梅以及“大国工匠★★”郑志明和自主创新建设青岛港的张连钢★★★。最终★★,《党代会小知识》《二十大同期声》两个栏目在科技日报全平台获得了播放量破亿的好成绩★★★。

  这让我认识到★★★,在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快速适应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变化,转型不但要主动还要迅速。新媒体时代★★★,艰涩的技术更需要我们以专家型记者的水准、接地气的表达方式进行解读,这样才能占领新的传播阵地★。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承担着向公众传递真实★、客观、中立★★★、有价值的信息的职责★。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优质内容是汇聚注意力资源的关键★★★。传统媒体必须主动求变★★★,这种变不仅体现在形式的变革和创新上,更要体现在内容深度的发掘、信息的系统性集成、营销模式与发布渠道的多元拓展上★★。

  从报纸★、广播、电视泾渭分明的传统媒体时代★★,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媒体时代,从记者、版面编辑到新媒体主编,再到融媒体工作室负责人,不知不觉间我已入行近20年。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5年1月号,作者为王小龙,原标题为《以变求新,让科技报道“抖”起来》。

  18万开出60万档次★★★,国产宝马X4上市,起步2.0T★★,买不起卡宴就买它

  我一度以为已经熟悉了报纸的各个行当,了解其中的各种运行规律。然而,事实告诉我,当时还是太年轻。随着通信、传播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风起云涌,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规模日新月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纷纷登场★★★,不同类型媒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我意识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并不是割裂的,传统媒体人完全可以在新媒体领域中找到自己的机会。

  2007年我进入报社,从一个满怀热情的新闻学子成为新闻传播行业的一名新兵。十年间★,采访过创新工场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微软前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史蒂夫·鲍尔默等知名企业家;做过版面编辑★;也开过3年的个人评论专栏。

  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先后在科技日报上开设《IT辣评》 《灵感点亮生活》等个人专栏。2017年起,参与科技日报新媒体平台创办及后续建设★★。2024年,科抖融媒工作室入选中国记协首批“我的工作室★”优秀案例库名单。

  事后我们复盘★,这条短视频的成功传播★,首先归功于提前策划和独家素材。此外,合理化剪辑以及传播过程中与受众的沟通也是其成为爆款的重要原因。袁隆平院士90岁大寿将会有相关活动,报社驻湖南记者早在活动开始两周前便收到了消息、获得了邀请。我与前方记者很早就确定了在文字报道的同时主打短视频的思路。活动当天更是尝试了多种方案,及时对相关素材做了加工和发布,占据了先机★★★。凭借平时在运营抖音号时积累的经验,及时推出了极富抖音风格的短视频产品。袁隆平院士过生日这条短视频讲的虽然不是具体的科学技术★,但却让科学家袁隆平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在留言区,我们及时开辟了“第二战场”★★,通过留言和互动的方式对袁隆平院士矢志不渝的实践精神和求真务实精神做了介绍★★★,弥补了短视频时长有限的不足★★★,让整个事件更加翔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近年来★★,传统媒体与商业平台间的关系,已从最初的相互竞争逐渐转向了互相借力和共生共赢★。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界限几乎消失殆尽。只有顺应这一潮流,向多元型、复合型人才转型,才能在这个时代站稳脚跟。

  科技传播绝不应当曲高和寡,而应想尽办法聚拢和吸引更多用户★★★。从可读到可视,短视频早已成为传播的主要形态,碎片化传播的方式可能会有点浅,但价值不容小觑★。有网感、有人情味★、真正接地气的内容才能叩开用户的心门、引发共鸣★★。有流量的不一定是好作品,但没流量的一定不是好作品★。

  2021年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科抖工作室与报社多部门联动推出融媒体专栏《百名院士的入党心声》,以院士入党材料为切入点,持续推出100篇图文报道并配发短视频。栏目通过摘录院士入党志愿书原文★★,深入挖掘院士工作、生活的细节和事例的形式,讲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心系人民★★★、勇攀高峰的感人故事。当年9月,该栏目作为优秀党史新媒体作品在全国高铁车站公共电子屏、动车组车载视频终端等平台上进行了展播。2022年1月,栏目入选“庆祝建党百年融创报道十大精品案例(中央媒体)★”。

  粉丝数只是传播的基数,内容才是时代稀缺的资源。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中如何坚守“内容为王★★”,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微短剧凭借体量轻、节奏快★★★、时长短等特点越来越受到观众喜爱,接连★★★“破圈”★★★、席卷社交网络。2023年10月起★,科抖工作室开始尝试用微短剧来进行科普,科普短剧栏目《唠科》由此问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与网上流行的“爽文短剧”不同,科普短剧不但要能抓人,还要紧盯热点话题★★★,在有趣、有料的同时保证科学性。工作室人手不足★★★,我们就动员全报社编辑、记者参与编剧和表演;选题在科学性上有存疑的地方★,我们就联系业内专家审核★★★、把关。

  中传广美艺考时间撞车,定制包机拼机服务最低1.88万元/人★★★,考生呼吁增开夜间航班

  科抖工作室除了内容生产外,还兼具一定的统筹职责。我曾多次为报社采编人员开设讲座,介绍短视频的剪辑技巧、运营思路、复盘经典案例,也曾直接参与报社重点新媒体栏目的策划和制作★。这不仅提高了大家的新媒体意识★★★,也增进了工作室与其他部门的交流,促进了合作。

  看到这些数字我再也坐不住了——短视频的风口来了,我们不能错过★。于是★,在报社领导的支持下★★,开设了科技日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

  正所谓★★“挺立潮头,方知浪高风急★★★;登高望远,才见云阔天高”★★★,在媒体格局深刻变革之际★,唯有直面挑战、紧跟时代★★★、守正创新★★★,才能不断探索出有自身特色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挺立时代潮头。

  2018年是短视频大爆发的一年,短视频在使用时间、用户范围★★★、应用领域等方面都实现了由短变长、由点及面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闲暇时间刷起短视频而不是微信公众号。2018年6月12日,抖音首次对外公布用户数据:国内日活用户突破1.5亿、月活用户超过3亿,入驻的政府机构和媒体数量超过500家。

  能不能换种方式讲故事★★,让艰深的科学道理也能为普通老百姓所知★★★、让科学家精神打动更多的人?这是新媒体时代科技新闻工作者的必答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报社编委会决定成立一个以短视频和创意新媒体产品为特色的工作室,由我来负责工作室的日常运维★。

  目前,在科普短剧的制作上,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可以复制的模式,能在一周内完成选题★★★、拍摄、剪辑等工作★★,实现紧跟热点、快速生产★。未来,我们还计划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工具,进一步拓展科普短剧内容和表现形式★★★。

  2017年,我正式进入新媒体部门,开始积极学习新媒体技术和应用,同时也开始在新媒体领域进行内容生产和传播探索——研究微信公众号排版、了解★★★“表情包★★★”创作★、学习微博话题运营……在进行新闻报道时,我会充分运用传统媒体的采访技巧和写作风格,也会想方设法融入新媒体技术★★,让作品好看、好懂★★、易传播★★。